2016-12-9 pengjunming
丹霞山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厚的人文资源。自古以来,历代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赋诗题咏,怀古忧今。僧道们也纷沓而至,大兴香火。在丹霞山现存的摩崖石刻和碑刻约有130多处,佛教、别传禅寺和石崖遗址80多处,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品鉴和文献价值。
在韶关参加丹霞山亲子节活动的最后一天清早,跟着丹霞山管委会和远方网的几个朋友冒着淅淅沥沥的夏雨造访位于长老峰的锦石岩寺。从丹霞山长老峰入口沿着崎岖的石阶往上行,大约15分钟到达半山凉亭,便到了锦石岩寺所在的地界。凉亭正面的两根柱子上挂着一幅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翠竹森森峰回路转疑无径,丹崖隐隐柳暗花明别有天”的对联,形象生动地概括了这里的景致,让我不由加快脚步,往深处的清修禅地走去
穿过凉亭,再走大约300米的深幽山路,就来到了“悬挂”于百丈岩壁上的锦石岩寺,寺庙建筑规模不大,面积不过2000多平方米,但它却是丹霞山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庵,也是修建最为独特的中国寺庵。韶关丹霞山景区分为上、中、下三层和锦江风景区。下层景观以锦石岩为主,这种五色间错、四时不同的赤色石头被称为“锦石岩”,“锦石岩寺”的名称也就源于此。
关于锦石岩寺的前世今生,相传在1000多年前,法云居士就在这嶙峋的山坳里隐身修行,三日三夜的山风山雨洗净了她所有的尘世烦恼,一梦顿醒,如获重生。她沿着山路穿过一线天的层层山石,走到这处面临着蜿蜒锦江的绝壁之上,眼前开阔的风景和清净的胜境,居士自当寻找到了今生的归宿所在。随后,这里的禅房和僧院和别具特色的“洞庭”式大雄宝殿也逐渐修整成型,香火由此长旺。置身于寺院之中,袅袅的烟雾缭绕、绵长的钟声悦耳、悠远的禅意静心,那些逝去的时光和岁月让人仿佛触手可及。驻足大雄宝殿的围栏前面瞭望,眼下群峰竞秀、玉带横行,秀美山水与洞天福地的完美结合,令人沉醉惊叹。正陶醉在悠悠禅意之中,突然耳边传来一位年长的比丘尼的诵读经文声,呢喃之音有如天籁,伴着一旁的马尾瀑布声,弥漫山谷穿越心灵,让人的身心得以净化洗礼。
追溯历史,锦石岩寺最早称为“锦石寺”。远在隋唐时期就有僧尼在此参修佛法。后到明成化年间,僧人在此遍植松杉,还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尼姑寺庵。后来宋代的法云居士曾于此“聚众百余开山建寺”,奠定了锦石岩寺的基础。后经明清历代住持先后加以重建、扩建,装饰佛像,塑五百罗汉,寺院趋于完整。清末年间,由于社会动荡,时政不稳,寺内尼众相继离去,寺庵也因年久失修而陆续倒塌,至新中国成立之初,仅剩下几位比丘尼守护着一间破败不堪的庵堂。在“文革”期间,寺庵中仅剩的几位比丘尼也被扫地出门,后来锦石岩寺仅仅作为一个旅游纪念点存在。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落实,锦石岩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得以重新对外开放。如今的锦石岩寺,你不光在此感受佛教禅地之宁静,还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体验一回”听晨钟暮鼓,食清粥素餐,为心灵减压“的佛家清修之旅。
评论(0)
浏览(2363)